谈自主可控?先来了解电子产业供应链现状吧

  虽然中兴事件得以平息,但代价太大了。是什么卡住了我们的脖子而必须接受那些苛刻的条件?一句话,我国在关键电子元器件尤其是高端芯片的研发、生产、制造领域长期无法自主可控。

  国产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现状

  根据海关统计,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量高达3770亿块,同比增长10.1%;进口金额2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今年1到6月份,整个半导体行业的进口额,集成电路约为1467亿美元,同比增长32%。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在电子元器件上进口依赖严重。其中集成电路的进口额最大,尤其是高端芯片,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图1 核心集成电路中国产芯片的占有率情况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在2017 IC China的演讲

  从细分市场看,2013年和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芯片进口额最高的前两位均为微处理器/控制器及存储器,特别是微处理器/控制器约占集成电路进口额的一半。而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芯片MPU、通用电子系统中的FPGA、DSP、通信设备中的嵌入式MPU和DSP,以及DRAM和NAND Flash等存储芯片,在这些核心芯片领域,均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时间已经过去几年,虽然我们没有看到最新的分类统计数据,相信总体情况不会有太大改变。

  

  图2 2013年和2014年,微处理器/控制器及存储器高居芯片进口额的前两位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魏少军教授在2017 IC China的演讲

  在IC Insight公布的2017年全球前十大无晶圆IC设计公司中,中国的海思和紫光集团(包含紫光展锐)跻身其中,标志着我国在IC设计领域已经取得突破。不过,虽然海思、紫光展锐在移动通信应用处理器、通信芯片等领域有了长足进步,要实现核心元器件的自给自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产业发展整体情况看,我国所需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并没有较大改观。

  

  图3 全球前十大无晶圆IC设计公司中,中国的海思和紫光集团位列其中

  在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被动元器件领域,矽力杰、圣邦股份、扬杰科技、士兰微,以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风华高科、顺络电子、宁波松乐、蚌埠双环、四川永星、沈阳兴华航空、中航光电、福建火炬、贵州航天电器、陕西华星等是元器件自主可控的主力,他们从通信、汽车、工控、消费、工防等领域入手,不断加快产品研发和生产工艺技术升级的步伐。其中,中国电子展的忠实拥趸中航光电的专利发明数达到284项,专攻连接器、开关、插座、端子的贵州航天电器的专利数为92项,这两家企业分列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专利水平排名前十。

  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根基

  今年3月份,美国全面打响了全球贸易战的第一枪。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的今天,半导体产业首当其冲成为争端的焦点。只有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才能在市场中赢得话语权,凸显了高端芯片研发和制造能力的重要性。据公开数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自2014年9月成立至2017年底,一期募集资金达到1387亿元,项目数量超过62个,涉及上市公司24家,投资范围涵盖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在制造、设计、封测、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环节均有不同比例的投资。中国在大力发展高端芯片的自主可控道路上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分立器件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的地位非常奇特。若以市场占比来计算,分立器件只占到6%左右份额。然而分立器件又是所有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工防、航空航天领域,一颗小小的分立器件的失效就可能引发一场大事故。

  我国在模拟芯片和分立器件上一直保持较高的投入,尤其是在工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国产化率相对较高。但是,若从整个产业来看,2016年中国分立器件进口金额为278.6亿美元,出口金额为266.5亿美元,离真正的自主可控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尤其是在IGBT等高端分立器件领域,中国企业仍处在较为落后的地位。

  技术水平只是产品的一个方面,供货能力受制于人同样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持续近两年的MLCC电容缺货潮,让不计其数的中国整机企业很受伤。电容在分立器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数据表明,它的市场规模甚至超过全球被动元件的一半还多。这个市场中主要被村田、国巨、太阳诱电、TDK等企业垄断。国内的宇阳科技、风华高科虽已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但与行业巨头们的相比还需进一步加强实力。

  近年来,国家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可谓空前,从软件到硬件,保障信息安全逐渐切入到核心,那就是核心器件的国产化。在此过程中,只有做到知识产权自主可控、发展自主可控、供应链自主可控、制造自主可控,我们的产业发展才有了根基。

  CEF是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企业合作交流的主场

  中国电子展(CEF)是一家拥有50多年历史的电子行业专业展会,是展览行业的国家队,电子元器件及其相关产业链一直是展会展示的重点。民事融合展区更是我国电子元器件自主可控企业的集中展示和合作交流的平台。即将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92届中国电子展,恰逢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温之时,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势必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本届展会的民事融合展区汇聚了超过160余家长期坚持走自主可控之路的国内电子元器件领跑企业,由福建火炬、北京航天微电、北方华创、七星华创微波电子、北京元六鸿远、贝迪斯电子、成都天奥、广东风华邦科、贵阳顺络、贵州航天电器、福建欧中、陕西华星、中电科第三十三研究所、中电科第三十二研究所、中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天津飞腾、深圳振华等部分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及其行业领跑企业组成的豪华参展阵容所带来的参展产品将是本届展会最大看点之一。

  

  位于我国三大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之一陕西省咸阳市的华星电子,生产的各类线绕电阻器早已用于载人航天发射系统、航空发动机等关键系统;四川永星的电阻器、电位器、传感器、微波元件等产品广泛运用于广电网络、移动通信、风力发电、自动化设备、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东芯半导体是目前国内唯一可以同时提供NAND/NOR/DRAM设计工艺和产品方案的存储芯片无晶圆企业,在中小容量NAND,NOR闪存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产品则早已用于路由器、网络摄像机等系统中。

  常州同惠是中国测试测量行业的开拓者,它不仅打破了国外仪器厂商在国内的垄断,公司的测试方案在新能源、电动汽车等行业均占有重要地位。

  元器件自主可控离不开制造业的强大支撑。中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在行业中素有中国工防电子“国家队”的美誉,展会期间将首发一款全新的高端无损检测装备——超级针X射线成像系统。该系统采用独特的超级针电子源发射技术自主研制微焦点X射线成像系统,它的问世将有力推动芯片封装质量的显著提升,对集成电路制造行业意义非凡。

  完备的供应链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这一点恰恰是中国电子展的优势之一。不仅展示的产品覆盖了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在展会现场重点打造的一系列连接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的活动,如一对一采购洽谈会、高端买家亲临展会现场并现场签订合作意向、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等,必将助力产业供应链的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展主办方中国电子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雯海表示:“现在,电子元器件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根基。中国电子展长期致力于服务中国电子制造业,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无论市场如何变幻,始终坚持

  自主可控是产业发展的基石这一信念,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可以说,服务于自主可控的上下游企业是中国电子展的使命。这也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探索,中国电子展逐步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

  中兴事件是为我们敲响了一记警钟,科技立国必须自主可控。电子元器件的自主可控是刻不容缓的大事情。中国电子展上没有眩目的首发新车,也没有令人仰止的超大型机器人,虽然这里展示的都是电子信息行业最基础、最核心的元器件,但这里并不缺乏热点。现在我们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中国电子展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秘密,就是坚持为中国的电子元器件行业的自主可控代言,为夯实行业发展的根基站台。